尊龙凯时

诚信 卓越
创新 求真
尊龙凯时将竭诚为您服务
029-88350041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武关古城为例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7日
分享:

1.项目背景

武关城遗址位于秦岭山地之间,是秦楚地区之间的重要关塞,见证了关中地区和荆楚地区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较完整地保存了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风貌与风土人情,是秦楚文化交流、区域战争发展过程的缩影 ,也是商於古道上重要的魂与脉,呈现过去秦楚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从多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1 。古城长约0.5公里,宽约0.4公里。城墙为砖土结构 ,东西各开一门。古城两面环山、一面绕河,是古时重要的军事要塞。现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关遗址和秦楚分界墙;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分散分布 ,包括戏楼、田家大院 、关帝庙等。

图1-1 武关城遗址空间分布图

武关古城作为陕南地区具有历史感、地方感的独特区域,不仅仅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还具有作为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职能 ,古城与城镇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刻影响着城镇的发展。武关古城的保护利用在经济商业发展、社会情感需求和区域影响带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保护与利用现状

2.1 历史遗存现状

2.1.1城墙现状

武关城遗址城墙呈不规则方形分布 ,城墙受损严重,东 、西、南三侧城门及城墙上部城楼现已被损无存 。北侧及东侧城墙尚保留有大面积残段。破坏原因主要为两方面 ,一是人为破坏 ,主要是村民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城墙遗存进行了大规模挖土取土行为 ,使得原有的城墙格局遭到了破坏。二是自然破坏,城墙遗存作为土遗址 ,受风蚀、雨蚀 、冻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塌陷、垂直裂隙 、风化剥落等灾害威胁1。

图2-1 武关古城墙保护情况

2.1.2护城壕现状

根据现场勘探调研了解,武关城外原有城壕遗存,现仅存南部及北部小段尚可辨别 ,其中西南部城壕宽约8米 ,深约6米,植被覆盖茂盛 ,与西侧武关河共同构成天然防御体系,保存现状较好;东南部现为河滩农田 ;北部城壕经过较大的人为破坏,已无法恢复原状,保存现状极差2。

2.1.3墓葬及窑址现状

墓葬区广泛分布于武关城遗址外西北部  ,受到平整土地的影响,墓葬封土多已无存,窑址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周边散布大量砖瓦 ,受到人为损害影响较大 。

2.1.4历史建筑现状

武关城内原有多处历史建筑 ,其中多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损毁无存 ,留存至今的仅剩武关城守营、娘娘庙、火神庙 、龙王庙 、田家大院、戏楼等建筑 。
武关城守营、田家大院 、关帝庙保存较好,但原有功能遭到了改变 :武关城守营现在改为粮站;关帝庙目前暂未对外开放,内部存放着社火器具等杂物;田家大院现阶段由一户人家居住,内部历史斑驳。火神庙 、娘娘庙和龙王庙都是倒塌后原址重建,三庙至今仍有信徒供奉 ,依旧保留有祭祀的习俗。

图2-2 田家大院一角

图2-3 古建房梁

2.1.5文化传承

戏剧文化:剧种有秦腔、豫剧、黄梅戏、花鼓、二簧等 。现今 ,武关河流域仍沿用演唱部分剧目。

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年俗节习、风土人情、社火、民间鼓书、纸扎等 。

传统文化与风俗、神话和传说、诗歌、民间音乐与舞蹈 、民间工艺与技术、生活传统、历史典故等较为丰富,但传承和利用情况不佳。

图2-4 丹凤社火

2.2 开发利用情况

武关城遗址中的田家大院 、娘娘庙、戏楼等对外开放 ,城墙、墓葬、窑址及历史建筑等遗存并未对外展示。
武关城遗址周边的自然山水汇总为“余光返照 、石桥古渡 、笔山鹿鸣、砚水鱼跃、龙潭古寺、白岩仙迹 、蟒冷神芝、玉泉串珠”等“武关八景”,其整体展示目前仍处于未开发保护状态 ,其中部分景点位置不可考。

图2-5 古城内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内配套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多为本土居民服务 ,针对外来游客的商业服务较少,究其开发程度低的原因:古城保护利用情况较差,可观赏性较低,一轮游情况明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较差,体验感不佳,停车 、如厕、购物、餐饮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宣传力度较低,旅游客流量较小。

3.发展利用策略

依托武关古镇形成古城旅游中心,镇区中部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公共服务中心、镇区南部结合商业设施形成商业服务中心,利用武关河形成生态旅游发展轴,促进商业娱乐、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等产业的发展,辐射整个镇区。

图3-1 镇区功能结构图

3.1提高交通可达性

通过规划设计,打通古城与武关河对岸的连接,优化古城入口空间,增加道路的可达性,方便游客出行需求。与此同时,可在保护区范围之外的学校西侧组织人群集散广场及公共停车场,缓解街区停车难的问题。

3.2改善人居环境

古城范围内各项建筑要修缮提升,进一步完善街区各项基础设施,创造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场所,丰富居民生活,结合古城传统空间 ,合理规划古城内绿化景观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兼顾装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科学性要求 ,造型设计应符合古城内文化特色,并考虑更新的可能性,提升生活及旅游品质 。通过将古城保护工作与居民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为古城带来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是保护、发扬和继承古城历史文化与特色的最佳模式 。

3.3优化产业结构

针对古城发展缓慢 、文化资源发掘不足的问题 ,可以对古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打造功能复合型业态布局。结合民俗节庆及周边村镇优势产业 ,以民俗体验、艺术创作 、休闲游览、特色文化主题店、餐饮娱乐等为主的多样生活业态 ,引进专业策划经营企业和人才,打造文化品牌,系统规划古城内游览路线 ,针对特色体验等节点进行沿街巷点缀分布。

结合武关城遗址的自身情况,对老城地面墙体、地下城墙、护城壕等防御设施以及内部街巷格局,展示武关城千百年来的军事防御面貌 ;对保存现状较好的地上遗存采取露天原状展示;对西部裂隙严重的城墙进行加固 ;对地面遗存损害严重的城垣进行地面标识。

对武关城城内传统建筑的风貌整饬 ,以商儒文化为核心的景观步行主街为轴线 ,还原明清时期武关城内部临街店铺林立,往来商贸熙熙攘攘的繁盛景象。对武关城在清代时期城址内部各大家族的文脉传承及历史内涵进行解读并保护。将武关城内原守营所在地作为博物馆展示区,以守营现存建筑为基础对其进行整修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使用和保护功能,通过影像资料、历史演义 、微缩景观等方法向游客展示武关城的历史沧桑。

通过和游戏文化公司合作,制定在武关城场景中进行的VR战事游戏以及VR故事影像 ;开发武关城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并形成系列的产品流线。通过景观绿化的形式展示遗址所在地良好的环境风貌,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感受自然,愉悦身心,突出其山水屏障的自身特色 ,打造集聚观光游憩、居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体验区 。

以特色亮点扩大影响力,以多元化产业提高吸引力 ,丰富古城功能 ,激发地区活力,提高发展水平。

4.古城风貌引导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落实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控制范围,明确保护类型,制定保护名录,保持镇区特有的文化资源 ,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对于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镇、古街 、历史古建提出保护控制范围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镇区 :依据镇整体风貌定位,明确特色风貌重点区域 ,对重点区域提出延续传统空间格局 、保护当地传统特色风貌等空间形态塑造和管控要求 。挖掘当地特色 ,对集中建设区的布局形态 、建筑风格、建筑朝向、体量色彩提出统一引导要求;针对主要出入口、广场 、公共空间、重要景观节点等标志性地段提出风貌指引和设计意向。镇集中建设区内集约紧凑发展,引导居民集中居住,体现镇的舒适宜居 。原则上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内 ;住宅层数不超过6层 ,高度不超过18米,住宅用地建筑密度不超过35%。

镇区周边的村庄 :加强村容村貌的规划管控,提出建筑风格、建筑朝向 、外立面、高度 、体量、色彩等风貌管控要求,明确以乡土树种为主的绿化配置要求。整体建筑风貌应体现村的静谧悠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新建住宅一般不超过3层。沿山体周边建房时,应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及生态山林、农田景观等生态基底空间建设 ,规划建房距山体护坡沿不少于6米。沿河流周边建房的 ,应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及滨水空间的生态景观满足风貌建设,规划建房应不得占用河道滩地 ,不得在临河界限以内建设。

图4-1 镇区三线管控图

参考文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刘佳.武关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周宏.武关河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探[J].商洛学院学报,2014,28(01):24-27+32.DOI: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1.005.

关于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简介
企业文化
联系尊龙凯时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39号荣禾云图中心16层

3022459756  zhongce1999@163.com

029-88350041 13709190222

二维码
尊龙凯时资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0-202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caixin021.com caixin021.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3004573号 技术支持:
XML地图